新闻动态

一年狂赚2500亿, 它潜伏我国34年, 被误认为是国货, 实际是洋货!

发布日期:2025-02-02 19:22    点击次数:154

34年来,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它",竟然是一个披着国货外衣的洋品牌。

更令人吃惊的是,仅仅在2023年一年,"它"就狂赚2500亿,但这些钱最终都进了外国人的口袋。

“它”究竟是谁,如此深藏不露,34年来一直蒙骗国人?

本文内容均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请读者理智阅读

初入中国,改写食油历史

说到这款油就是闻名国内的“金龙鱼”,作为国内食用油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它竟然是国外的品牌。

虽然这几年金龙鱼的成绩已经大不如前,但这个国外品牌最初在国内的发展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帆风顺啊。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食用油市场还处在散装油的时代。那个时候,咱们去买油,经常能看到油装在大桶里,店家拿着油壶给我们打油。

散装油价格看着是便宜些,可问题也不少。品质那叫一个参差不齐,有的油杂质多,颜色也不对劲,而且特别容易变质。

放在家里没几天,可能就有股怪味了。再加上卫生条件堪忧,储存和使用起来都麻烦得很。但在当时,大家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只能将就着用。

而除此之外就是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炼制的猪油,这种油不仅成本高,而且吃多了其实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并不好。

总之当时的国内食用油市场可以说是便宜的油不健康,贵的油人们又消费不起。

就在这个时候,马来西亚郭氏家族的郭孔丰,凭借着他敏锐的商业眼光,看到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巨大潜力。

1986年,他果断注册了“金龙鱼”商标,开始为进军中国市场做准备。1991年,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正式上市。

小包装油安全、卫生,用起来还特别方便,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它彻底改变了咱们吃油的习惯,让厨房变得更加整洁、安心。

但刚进入中国市场,金龙鱼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为了打开市场,它借助了中粮集团的力量。

嘉里粮油集团和中粮合资成立了海南油脂集团,通过中粮的渠道和资源,金龙鱼迅速在全国铺开。

从大城市到小县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使用金龙鱼食用油,它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逐渐在竞争激烈的食用油市场站稳了脚跟。

创新升级,成就行业龙头

站稳脚跟后,金龙鱼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1996年,金龙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登上央视打广告。

那句“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配上温馨的家庭场景,让无数消费者产生了共鸣。

在那个广告还不像现在这么泛滥的年代,这一举措让金龙鱼的品牌形象深深印在了大家的心里,知名度迅速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02年,金龙鱼抓住了这个趋势,推出了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倡导“1:1:1”膳食脂肪酸平衡理念。

这一理念就像是为健康饮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满足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追求。

产品一经推出,销量就迅猛增长,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引领了食用油市场从追求安全到追求营养健康的转变。

除了在产品理念上的创新,金龙鱼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将产业领域逐步扩大,让顾客可以在金龙鱼一站购齐更多的厨房必备品,更加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上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在技术研发方面,金龙鱼也下足了功夫。2009年,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每年投入约1亿元用于研发。

先后研发出谷维多稻米油等产品,“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更是实现了种植、加工、储存一体化。

不仅确保了大米的美味、安全、环保,还对稻壳和米糠进行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领先行业。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金龙鱼还积极赞助大型体育赛事。从2006年成为中国女排主赞助商,到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独家供应商。

再到2011年成为深圳大运会粮油食品独家供应商,以及201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粮油产品赞助商。

通过这些赛事赞助,金龙鱼向消费者展示了它的品牌实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

2008年起,金龙鱼还开放了透明工厂,让消费者能够近距离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建设营养健康体验馆,普及健康知识。

2022年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截至2023年接待了200万人次。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金龙鱼对产品品质的自信,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危机四伏,探寻突破之道

但近年来,金龙鱼却遭遇了不少挑战。从业绩上看,虽然营业总收入逐年增长,但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却逐年下降,出现了“增收不增益”的情况。

2024年上半年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仅1400万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暴跌99.40%,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食用油主要原料大豆采购金额高,而且还依赖进口,供应链不稳定。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疲软,产品毛利率下滑。成本高了,却不能随意提价,这就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除此之外,业绩不佳也直接反映在了股价上。2024年8月,金龙鱼发布半年财报后,股价大幅下跌,曾经短短两天的时间金龙鱼就曾经蒸发过276个亿的市值,让人惊讶。

除了业绩问题,金龙鱼还陷入了舆论风波。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用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金龙鱼旗下多款产品主要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油或菜籽油,而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可能致病或致癌,这就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和质疑。

而就在此时,金龙鱼旗下的公司的初榨菜籽油和大豆油还因为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却没有标识而被拒绝入境了。

非照片此款食用油有问题

并且它旗下的产品还被检测出了黄曲霉含量不符合国内的安全标准,要知道这可是十分容易致癌的物质啊,这下国内的消费者都对金龙鱼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加剧了品牌的信任危机。

在国货热潮兴起的当下,金龙鱼的身份也引发了争议。虽然它包装、名字极具中国味,广告宣传也塑造爱国形象,但实际上它是外资控股品牌。

这一身份被曝光后,在国货热潮中显得有些尴尬。它迷惑性的包装与宣传,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它是国货。

而它在中国市场赚取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流向境外资本,这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面对这么多挑战,金龙鱼必须要做出改变。在应对盈利能力下滑和食品安全争议方面,它需要优化成本控制,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健康、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品牌形象重塑上,要更加注重诚信和品质,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展现品牌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品牌美誉度。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金龙鱼也有自己的优势。庞大的市场份额、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都是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底气。

未来,只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还是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金龙鱼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它曾经改写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历史,创造了辉煌。

如今虽然面临挑战,但只要积极应对,不断创新,相信它依然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继续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